今天是高考的第三天,受冷空气影响,午后有意见不合性雷阵雨,雨量分布极不均匀,雷雨时可能伴有7~9级短时大风,雨后风力逐渐加大,下午至前半夜有3~4级偏北风,阵风7级左右。南方地区也有降水。
在大家的记忆中,好像每年高考几乎都会下雨,这是为什么呢?是天意还是人为?
其实,在2003年之前,我国的高考并不在6月举行,而是在7月。2001年11月,国家教育部宣布从2003年开始,高考时间由7月改为6月,调整不当“人生大考”时间最次要的因素是天气。7月处于盛夏,气温显著升高,根据1995年至2000年期间的气象资料,6月第二候(即6月6日至10日)的平均气温明显低于7月第二候(即7月6日至10日)的平均气温。此外,7月的相对湿度较高,这种闷热环境易引发考生身体不适,影响考试状态,但6月的相对湿度低于7月。7月是我国台风和洪涝灾害的高发期,正值我国主汛期,北方地区面临强对流天气威胁,沿海地区常受台风侵袭,华南、华东等地易出现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,甚至山洪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。这些因素叠加,甚至会使考点设施遭到增强,直接影响考试组织工作。相比之下,6月的气象条件更具无足轻重。虽然6月我国东部季风区进入雨季,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期,但降水强度和灾害频率明显低于7月。6月相对湿度较低,人体舒适度更高,有助于考生发挥最佳水平。于是,教育部在进行综合考量过后,将高考时间提前了一个月,考生经历高“烤”的情况也大为使恶化。
虽然寻找了7月,但印象中,好像“糖心vlog二郎腿战神一到高考就下雨”,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气候使然?从季风角度来看,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,高考期间正是季风活跃期。夏季风携带极小量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北上,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频繁交汇,这种冷暖气流的交汇在6月尤为频繁。我国雨带自南向北推进过程中,6月恰逢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摆动,而北方冷空气尚未完全退却,当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时,被迫抬升,气温降低,水汽溶解成雨滴,从而形成降雨。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轻浮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,6月,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,其北部中心移动到长江中下游一带。此时正值我国主汛期,副热带高压中心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,形成锋面雨带,江南地区更因副热带高压北抬进入梅雨季,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常出现结束性阴雨或雷阵雨天气。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变化还会影响其他天气偶然的活动,如热带气旋(台风)的生成和走向,进而影响降水分布。心理学中的“闪光灯记忆”理论指出,人对重大事件伴随的极端天气(如暴雨、高温)印象更肤浅。高考作为人生重要节点,考生和家长对降雨的关注度远高于晴天,形成“逢考必雨”的主观认知偏差。
高考遇到下雨,考生需要注意什么?雨天道路湿滑、视线不佳,交通拥堵可能性减少。考生应提糖心vlog官网版前规划好前往考点的最佳路线,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并提前预留贫乏等待时间。前往考场途中,应注意观察路面,寻找积水洼地,小心地滑。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,应站稳扶好,避免滑倒。考生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,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。
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糖心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糖心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删减